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 >  
海口探索绿色兴农新格局——绿色为本 深耕希望的田野 世界快资讯
来源: 海口网       时间:2023-06-14 10:23:58

走进海口广袤的田野沃土,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厚植绿色发展生态底蕴,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通过广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田残膜回收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逐步降低农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促使农业效益稳步提高,在海口的各大田洋、市郊蔬菜种植基地内,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同,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绿色无污染良性发展,绿色兴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A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进入6月,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琼山福稻种植基地的水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稻谷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经过收割后的秸秆被碾成粉末,随后,旋耕机低鸣,翻起层层新泥,锋利的刀头切碎深埋在地表下的根茬,将粉碎后的秸秆翻耕入土。经过腐熟后,秸秆碎将成为优质肥料还田。

海口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不断探索绿色兴农新格局。记者孙士杰 摄

“秸秆还田后,用尿素、秸秆腐熟剂跟泥土或沙子混合,然后撒到田里,放水漫过秸秆,浸泡7至10天后,再通过机器深耕深翻,把秸秆翻入地下。”市农技中心专家告诉记者,秸秆腐熟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益活性菌,提高作物抗病性,此外,利用秸秆还田技术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亩地可节省50元至60元的农药成本,水稻产量能提高10%左右。

琼山福稻种植基地,联合收割机将秸秆碾碎成粉末还田。记者孙士杰 摄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推广水稻秸秆低茬收割粉碎、旋耕混埋及犁耕深翻等还田技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并加快各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点建设,带动更多农户成为绿色循环农业受益者。

6月5日上午,天气晴好,在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丝瓜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拿着小铁钩在路边的田地里回收农膜,他们赶在丝瓜种植完毕后将农膜一一回收,以免耽误下一造水稻的种植。

“废旧农膜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不回收利用将造成浪费。”海南天明农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经过清洗、压缩后的废旧农膜可被加工成聚乙烯再生颗粒,“二次加工”后,可制成塑料箱、塑料绳、喷滴灌溉设备等塑料制品,实现资源再利用,使农膜真正“变废为宝”。

“海口季节性农膜回收量较大,多集中于每年6至7月冬季瓜菜收尾之后”。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农膜能够保水、保土,提高肥效,但残留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地膜留在土壤中,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吸湿性和通透性,继而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减产。

“目前已在全市建成3家废旧农膜回收点,在连片的田洋以及种植农作物数量较多的乡镇建立临时回收点21家,专门回收农户自行拆下的零散农膜。”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下一步将构建“农户零散收集、乡镇集中储运、企业回收处置”的农膜回收体系,全面推广0.01毫米以上标准地膜,并建立推广使用机制,引导农民逐步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预计到今年底,农膜回收率可达到83%以上。

1 2 3 下一页 全文阅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