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 >  
北京市基金重点研究专题孵化一批高水平论文,获33项专利
来源: 腾讯网      时间:2023-08-31 11:43:18


(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构建高效人工智能模型,用于胃癌分型分期及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预测;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手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纳米尺度成像表征;设计并优化辅助冷冻电镜成像的可控DNA三维骨架,为利用冷冻电镜研究生物膜环境下的蛋白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提供全新思路……8月31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发布了首批结题的16个重点研究专题项目成果,不仅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产出,还通过项目培育了一批基础科研人才。

2018年以来,北京市基金以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形式,高强度支持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旨在“突出学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卡脖子问题,服务北京发展”。项目主要资助4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资助强度为每项150至300万元,是市基金资助体系中财政资金资助强度最大的一类项目。

“作为临床医生,我深切感受到专题项目对临床科研项目推进和创新方面的积极影响,通过两个不同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机制,打破了单一学术领域界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唐磊说,通过知识对流、理论互鉴、模式组合等途径,项目产出了新的智能软件,已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辅助多学科诊疗决策千余人次。

重点研究专题项目还培育出了一批基础科学研究人才,项目实施期间共获评国家杰青项目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国家优青项目3人。“项目给予了我们青年科研人员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北京大学教授马仁敏说,“在项目支持下,我们3位课题负责人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

历时5年,首批结题的项目已孵化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共发表SCI论文741篇,其中发表在《细胞》《自然》《科学》《创新》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及子刊上的论文9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33项。

目前,北京市基金围绕北京优势领域和发展需求,体系化布局“数据与科学感知”“物理量表征及测量”等科学问题,推出一批促进交叉融合的优先资助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在一些前沿和关键领域,我们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原创性和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期待市基金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战略布局和投入,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效衔接,推动北京自然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标签:

上一篇:苏雪林与冰心的交往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